两场决赛接连大面丢鸽 贵州就这么难飞?

2025-10-24 15:56:13.0   (4760次)  作者:鸽事说说

近日,贵州某公棚一场决赛遭遇“黑色星期四”——六千多羽赛鸽集体出征,当天无一归巢。根据比赛规程,若决赛当日无赛鸽归巢,次日归巢的成绩视为无效,最终该公棚宣布奖金均分。

而早在本月初,贵州另一家公棚的决赛也近乎“团灭”,上万羽赛鸽参赛,最终仅2%顺利归巢,损失惨重。短短时间内,两场决赛接连出现大面积丢鸽,结局如此相似,令人扼腕叹息。这究竟是偶然,还是都与天气密切相关?接下来,笔者将结合当天的天气实况与赛线特点,深入剖析这场全军覆没的决赛。

先来看看当天的天气情况。从司放画面可见,10月23日8时21分开笼时,司放地广西崇左上空云层厚重,阴云密布,且云底高度较低,能见度不佳。这种阴天低云的天气,也导致赛鸽出笼后无法迅速定向,转而不断在司放地上空盘旋,迟迟未能离去,本场决赛开局便已埋下了初始隐患。

出崇左后,转为多云天气,能见度稍有好转。但大多数鸽子根本无法及时冲出云层的封锁,迷失在了前半程,错过了归巢的黄金时间。网友们分享的定位环数据信息也显示,众多鸽子盘旋在崇左市境内绕圈或停留,无法准确辨别归巢的方向。

再结合当天的风向来看,无疑又添阻力。前半程风向为东北风,后半程风向为北风,风力大小为2-4级。赛鸽全程顶风飞行,体力流失加速,加上无法准确定位,飞行整体难度再次增加。

再来看看比赛赛线。比赛司放地广西崇左江州区罗白乡,距离归巢地惠水县直线空距为436公里左右,恰好处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向广西丘陵的过渡地带,形成“低海拔起步、中高海拔爬升、穿越岩溶地貌”的赛线特征,整体山地比例超过75%。

尤其是后半程进入广西贵州交界的山地核心区后,“峰连峰,谷套谷”的迷宫式地形迫使赛鸽放弃直线飞行,需沿着河谷、垭口不断绕行,实际飞行距离远超参考空距。

另外,山间复杂的矿脉与地下溶洞,造成部分地区磁场紊乱;日间升温形成的“谷风”与北风逆风叠加,让消耗成倍增加,赛鸽极有可能因体力不支被卷入山谷;更别提还有天敌环伺,这些都成为赛鸽归巢路上的拦路虎。

回顾两场决赛,司放地同为广西崇左,无论是天气情况还是赛线地形,都十分相似。当复杂的山地地形叠加逆风、阴天等不利天气时,归巢难度呈几何级增长,这也是两场决赛出现灭关和低归巢的根源。

有人说,赛鸽比赛本就是“靠天吃饭”,输赢乃常事。可当两场决赛接连出现灭关和低归巢率,我们真的能用“天公不作美”轻轻揭过吗?作为办赛方,是否应在司放前更科学地评估赛线天气,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,最大限度降低恶劣天气带来的风险?更何况,前车之鉴历历在目,办赛方更应思虑周全,避免“全军覆没”场景重演。


文章来源于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