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距离快鸽后期飞丢 竟是因为体亏?

2025-10-23 06:26:14.0   (3443次)  作者:咕咕鸽

为什么有些鸽子短距离飞得好,后来却丢了?这事儿啊,相信很多老鸽友都深有体会——这类鸽子通常早短距离训放或者200公里以内的比赛,回得特别快,一落地就冲进棚,看着好似精神十足。而这羽鸽子的优秀表现也不禁让你眼前一亮,你在心里也悄悄把它划入“好苗子”的行列。结果一到比赛中程,它却突然玩起了失踪。

这样的事多了,鸽友不免疑惑:明明前期飞得那么好,这是咋回事?其实,这背后藏着一个常被忽略的真相——短距离飞得好,未必代表这鸽子真的能飞。当它一上400公里、500公里,尤其是关键的决赛关,你翻遍成绩单,就是找不到它的名字。这类鸽子之所以能在短程赛取得好名次,主要是凭着体内的一股子爆发力,再加上有利的天气,它确实能抢在前头。

但只要你上手一摸,就能发现问题——这类鸽子肌肉看似饱满,实则“死肉”一块,僵硬板结,缺乏弹性,毫无“活劲”;脖子绵软无力,抓在手中不挣扎、不动弹,眼神呆滞,缺乏警觉与灵性。虽体型壮硕,却属于“外强中干”,体质亏损——主要是由于原来的底子虚,耐力差。

因为它们在短程中的“神速”,某种程度上,是身体透支换来的。如同一辆油箱只加了一半的跑车,起步迅猛,却难以为继。等到真正的大赛来临,400-500公里的比赛空距一上来,要是天气不是特别好,空中飞行八九小时,这类鸽子便会迅速暴露短板。

早前在短程赛身体透支,体亏的鸽子会很快开始掉链子,肌肉疲劳、僵硬带来的压力,促使它飞行速度越来越慢,方向感也开始模糊。一旦错过熟悉的地标,或者遇到点顶风,它很容易就迷失方向了。它最后的结局,要么被天敌叼了,要么落在别人棚里,有的甚至活活累死在半路上。

反过来看那些真正“扛造”的鸽子,你一上手就感觉不一样。它活力十足,抓在手里“噌”一下就想挣脱,眼神明亮,脖子绷得紧,肌肉有弹性,耻骨闭合得好,身体有分量,由内而外力量感十足。这种鸽子,你别看它短训时不是第一个回来的,可能排个上百名、一千多名,但你会发现它回来后状态稳定,吃喝正常,恢复得快,这才是适应多关赛的真正的耐力型选手。

到了比赛中程,它的优势才真正爆发出来——飞得稳,恢复快,抗压能力好。别的鸽子疲惫不堪,它还能保持一定的速度和方向感往家赶,有些甚至一飞冲天,进了前奖,这主要靠的是它自身扎实的体能储备和旺盛的生命力。

所以说,活力是鸽子最基础、也最重要的体能指标,也是体魄强健体魄的一种表现。有活力的鸽子,底子厚实,经得起几关跋涉,扛得住风雨阻击;而那些“体亏”的鸽子,哪怕短程抢得一时风光,也不过是昙花一现。


文章来源于网络